虽然在技术积累、技术底蕴和一些高精尖技术上距离国外一流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国产”也早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了。
差距要正视,但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而且,一次又一次的合资车在国内发生减配的现象,这一点如何解释呢?
是跟外企合资的国内企业心都脏?
当然不是。
这种事情归根结底都是外企说了算的,是外企并没有尊重国内的消费者,把国内消费者看成是二等人、韭菜,并没有拿出应有的、对待上帝的态度来服务,反而有一种神奇的傲慢和优越感。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以前国内的工业产业不发达,再加上一些无良公司骗补贴、不重视质量的行为败坏了口碑,所以国内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国外的产品就是质量好、就是先进、就是逼格高”的惯性思维。
只能说,这是一个历史问题,它应该被扭转,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需要一批又一批脚踏实地的企业、一款又一款质量过硬的产品,来扭转这样的惯性思维。
手机行业就是如此,从国外品牌当道,到国内品牌崛起,就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哪怕国内的手机品牌在内部市场竞争激烈、互相之间也撕得不亦乐乎,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的手机产业已经能够跟国外的一流品牌分庭抗礼,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品牌还会继续进步下去,直至彻底超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