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月自然也是如此想的,甚至还让玉氏放下隔阂,悄悄的给二房的那个小院子,送去了两个听话的婢子,说以此也算是对他家的仁至义尽了。
玉氏便也照做,因此半月之间,有关于英国公府与其二房兄弟分家的言论,便传进了都城的大街小巷。
有人言是因为二房行事不妥,这才与英国公府分的家;也有人言是英国公府的主母容不下人,这才导致二房待不下去主动离开;更有甚之,说的是英国公府那个幺女,前些日子不是传出来私藏外男,这才叫二房觉得有辱门楣,如此才分家……
因而邻里街坊茶余饭后便又加了一个讨论的话题,那就是,若是数月后英国公归京,见到偌大的一个国公府竟然闹出了分家的事情,那该当是如何的气恼?
又或者是,听言自家幺女不知廉耻,又该当如何定罪惩罚?
反正是言之云云,各执一词,好不热闹。
然外头再传些什么,也干扰不到英国公府里了。
早在分家之事确定后,玉氏便已经给秦匠生写了书信,将前因后果以及两家决定说了个清楚,还将分家之事也说的明明白白,就是怕这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回府后大发雷霆。
秦匠生的回信则是:“吾与雨生多年兄友弟恭,并未有过丝毫苛待,既其已经下定决心,那爱妻自然不必担忧我心,随族中处理即可。”
只言片语,便将这事给浑圆了,也将玉氏的心给安抚了下去。
因此收到回信的这日的晚间,玉氏便将秦知月和秦知云都叫到了自己的屋子,母女三人吃过饭后便聚在一起说这些时日的事情,倒有了种小型家庭会议的感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