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丧心病狂,残杀品德高洁的士人楷模,何来脸面忝居东宫?”

        “天理不彰,我世家昭彰;公道不存,我士人共存!”

        ……

        疯狂的咆哮过后,无数的奏章涌入通政司,早已经得到消息的通政司自通政史以下,人人待命,并且还信誓旦旦的向来上奏章的士人保证,一定将所有的奏章送往内阁,让满朝文武以及皇帝陛下都看到士人们的愤怒。

        这就是陈悦薇为什么拼命也要阻止李恪杀韦让的原因,实在是如今的话语权大部都掌握在士人手中。

        杀一个韦让小人,激怒整个士人群体,在陈悦薇看来,实在得不偿失。

        但李恪却有自己的考量,对于世家门阀的反应也有所预料,只是李恪到底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这些世家门阀反应的激烈程度到底有所误判。

        从韦让“殉职”的消息传到京都城开始,所有的士人都拼了命的在往通政司上奏章。

        不要以为这是在做无用功,当满天下的官员都不理政事,全都把精力投入到这样一件事情上来的时候,这就是挟整个天下的力量,来做雷霆一击。

        别说是太子了,就是皇帝在这样的大势面前,都要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事实上,早在韦让的书信到达京都城之前,李恪的密奏早就通过快船,抢先一步送进了内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