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在等京都城里的旨意,李慎却已经先等到了来自京都城里的坏消息——难产的秦州太守终于在无数博弈和妥协中诞生了。

        距前任太守自尽殉节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此次秦州太守的争夺激烈程度可谓是空前绝后。

        无论是别郡太守还是赤县县令,又或者是部堂之中的郎佐朝官,每一个有资格竞争这个官位的人都是虎视眈眈。

        甚至听闻有些翰林院中养望的清贵,也动了外出一任的心思。

        别以为古代不重成绩,事实上古代官员的升迁与官员的考评息息相关,甚至会由吏部直接评出上下之分。

        这种考评不但关系着官员接下来的任命,有时候甚至会影响一生的仕途前程。

        如今秦州在李恪的治理下,商业兴盛,经济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光一个拍卖场就带动了多少经济效应?

        再加上近日轰传天下的集体农庄和农业研究所,以及震动天下的亩产一石六升的春小麦,预示着将来秦州农业的跨越式大发展。

        其他像是秦州渠等工程建设,也一直都没有停止。

        只要有点眼光的人都不难发现,秦州这块沉寂了数百年的热土,在李恪的神奇手段之下,即将踏上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

        霍继忠一死,太守之位空悬,无数双炽热的眼光就盯上了这个肥缺,就像饿狼盯上了猎物一样。

        只不过让这些使劲浑身解数的人没想到的是,最后这太守之位,居然落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头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