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城里的圣旨还未出城,就已经被物统局侦知,用飞奴快速送到秦州来了,李恪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
在后世还有个进京述职呢,李恪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西北整出这么多事情来,于情于理都该回京都城去陛见。
不过嘛,宣旨的钦差刚到秦州就“病”倒了,在秦州城内住了下来。
既然还没接旨,李恪自然没有进京的道理,前面不是有“无旨不得进京”的诏命在么?
李恪倒是乐得如此。
眼看着农忙时节就要到来了,集体大农庄收割在即,李恪怎么也想等产量出来之后再回京都啊。
不管李慎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现在却是正中李恪下怀。
他特意住进扶摇镇中,只留下后备营一部在秦州城外的临时行宫内,什么时候李慎的“病”好了,李恪就什么时候回秦州接旨。
刚到扶摇镇,前来拜见的人就络绎不绝,不仅仅是留守扶摇镇的卢允畴老先生,其余那些农业局的顾问们都激动的不得了。
这些人之前都是当地宗族的族长和名声在外的种田高手,年纪最小的都有四十多岁,每个人种地的时间都超过三十年。
在这之前,他们还只是图谋能够在太子殿下的集体农场里吃饱,一天三顿的待遇绝对是他们这些农夫闻所未闻的。
只是他们心里难免会有些愧疚和不安,觉得亏欠了太子殿下,这集体农场劳作起来比他们之前更轻松,但产量未必比得上从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