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农业生产,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是“看天吃饭”,人力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显得极其卑微。

        如此也就造成了这个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遭受冲击,马上就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

        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精英阶层对此却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知,出了问题也拿不出有效的具体策略,只能一股脑的往天人感应,皇帝失德之类的方向甩锅。

        所以李恪也没办法直接一上来就告诉大家,说什么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问题,这样的效果不高也得不到多少人的认同。

        一句话,不啻于对牛弹琴。

        你觉得牛笨?

        牛还觉得你神经病呢!

        正如之前所标榜的那样,李恪选择了行动,让事实来说话。

        如今李恪的地位日渐稳固,所得到的关注也比从前更多,有恶意的,有善意的,还有更多出于观望之中的。

        所以当农业研究所一出现,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实际上,大部分不理解的人都对此抱有消极态度,善意的会觉得李恪误入歧途,非常可惜;

        恶意的却是在幸灾乐祸,巴不得李恪栽一个大跟头,出个大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