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所谓与维顺公的合作研究,其实是两人之间定下的君子协议。

        在徐无咎谋逆失败自刎身亡之后,对于李恪与彭文君的婚事,双方已经心照不宣的进入倒计时状态了。

        至于李恢之前的求亲,在徐无咎已死,东海徐氏大厦将倾的时刻,已经和笑话没什么区别了。

        像是李恢谋逆成功的可能性,近乎为零——即使没有中雍帝三十年隐忍的算计,作为工具人的李恢就算是弑父成功,也不可能坐稳皇位。

        不说秦州的李恪会理所当然的获得皇位的正统性,就目前李恪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实力,就明显不是李恢这个蠢材所能抗衡的。

        或许有人会想着火中取栗,但没有徐无咎之辈顶在前面,以世家大族的脾性,绝无可能有人倾尽阖族之力,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去主动帮助李恢。

        在局势明朗的情况下,他们更乐于随风摇摆,在陷入泥沼之中无力自拔的李恢头上踩上一脚来取悦胜利者。

        无论这个胜利者是太子李恪,还是虎视眈眈的李慎,又或者是其余窥伺在后李氏皇族。

        历来能悖逆礼制道德,强行篡位者,无一不是长期潜伏,暗中积蓄足够强大的实力,而后择机雷霆一击,否则根本不可能像李恢所幻想的那样侥幸成功。

        李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早晚会事败身死的结局。

        即便此时京都城还没有消息传来,但被圈禁在岐山郡王府中,所有府中下人尽数被诛杀殆尽。

        唯有两位吴先生逃出生天:一个早早离开京都城,一个在李恢谋逆之前逃过他的围杀。

        获悉消息之后,两位吴先生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