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詹事书院的数学教习和教材编写,都是何桂听从李恪的命令才会认真执行,否则的话,他更愿意徜徉于数学的知识海洋当中。

        也幸亏卢允畴对数学也是极为重视,亲自写信召集了好几个对于数学研究有兴趣的士家子弟,这才进一步夯实了李恪的数学研究兼教学队伍。

        这些士家子弟虽然不像何桂这么变态,但也都在何桂的教授下,数学水平突飞猛进,进度快的已经开始研究函数,慢的也都掌握了四则运算。

        但毋庸置疑,何桂的水平还是他们当中最高的,高山仰止的高度。

        这也是李恪把教材编写交给何桂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何桂虽然有些看不懂眼色,但李恪交给他的事情却是不折不扣的在实行。

        就像这次教材编写,李恪要求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把一些私货掺杂进去。

        像是之前的“三门峡用纤”问题,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把鸡兔同笼和和尚吃饭问题改头换面了一番,为的是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世情。

        这还算是比较正常的,其他的就有些丧心病狂了。

        比如注水放水问题,就被李恪魔改成了太子殿下仁心救民题:

        因无良粮商囤积居奇,秦州发生粮荒,已知秦州百姓日需粮八百石,太子殿下呕心沥血可为秦州每日供粮一千三百石,十天之后秦州常平仓存满五万石,粮荒问题得到解决。

        请问:秦州常平仓之前有多少粮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