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鹰愁涧旁的山顶平台上,李恪的临时行宫落脚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里将是李恪梦想起飞之地,李恪依此将这里命名为“扶摇镇”。

        扶摇镇本来虽然也有些人居住,不过都是些贫苦的农户,靠着山顶上的这几十亩薄田勉强度日。

        李恪都没花多少心思,只给出了二两白银一亩的价格,这些淳朴的村民就欢天喜地的接受了这桩交易。

        甚至李恪还向这些农户承诺,以后可以留下来做工,每年可以领足够全家温饱的粮食之外,还能有一个月五钱银子的工钱。

        这在这个时代完全是高薪,在城市里都要熟练工才有这样的待遇,刚刚从太子手中接过卖地银子的农户们简单的商议了一下之后,就答应了下来,成了李恪集体农庄中的第一批员工。

        这些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和李恪的属下们一起,自己动手,修建山顶平台唯一一面的城墙。

        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李恪按捺住了烧制水泥的冲动。

        毕竟这段城墙只有三里多长,高度要求并不高,有一丈就足够了。

        这几天船队并没有歇息,陆陆续续的把秦州城东的临时行宫全部搬迁了过来,原来的有家客栈也改成了有家酒楼,经营的却是高档酒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