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百姓日常食用的黍米,汉中城内只需八十余钱一斗,如今秦州却已经涨到了一百五十钱以上,近乎超出一倍。

        而且汉中也受到了疫情的波及,整个郡中也在推行防瘟守则,但粮价却一直未曾有过太大的波动。

        “难怪殿下说,粮价能说明很多问题。”

        价格的对比十分鲜明,但是计算起来却让李九有些吃力,不是人人都像何桂那样,有着优秀的数学天赋的。

        即便李恪已经很用心在教了,可仓促之间,李九也只是学了些皮毛,只能按照李恪给他划好的格子,勉强进行计算。

        如今精盐每日都有一百二十多两银子的进账,按照如今汉中一石粮800余钱计算,能收粮一百五十石,距离李恪要求的三十万石无异于杯水车薪。

        好在如今这“受秦王盛赞的精盐”,已经在汉中打响了名声,已经有蜀地的商贾开始上门来接洽贩盐的事宜。

        只要能打开蜀地的销路,赚够买粮的银子应该没有问题。

        关键在于李恪给的期限比较短,距离秦州粮荒爆发应该还有五个月的时间,要赶在此之前将三十万石粮食运回雍州,李九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大的难题是,怎么保证这五个月的时间内,既不被秦王府的人发现李九是个冒牌货,又要悄无声息的将三十万石粮食运进雍州?

        李九头疼的厉害,有些一筹莫展,就连平时齐大郎那些恭维的话儿听起来也没那么心情舒畅了。

        这齐大郎年岁不大,人却机灵的很,马上就感觉到了李掌柜的心不在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