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障碍,降低难度,最大可能的加快这种改造速度,李恪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大动干戈,只能是从局部入手,从不起眼处开始做文章,而后循序渐进,慢慢的将一个个古老的庞然大物推入浩浩汤汤的历史大潮之中。

        后世有个说法,叫做温水煮青蛙,虽然有着不切实际的荒谬,但总体而言的确是这个道理。

        能不能以利诱之,从而将改造、肢解这些阻碍社会发展的世家大族,李恪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些岭南的世家就是李恪所选择的第一批改造目标,为此李恪十分大度的谅解了珠江七大家之前的过错,还在“岭南大开发计划2.0版”上,向这些岭南世家伸出了橄榄枝。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光靠自己慢慢移民充实的话,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将鸿基、太原、保胜三郡彻底掌握。

        且不说日后广南会不会对今日的盟约生出怨恨——这几乎是一定的——哪怕广南上下彻底认命,放弃红河北岸,李恪要将这三郡之地完全消化,也最少需要百万汉家百姓。

        现在可不是资讯与交通都十分发达的后世,一则招聘广告发在网上,天南海北都有人投递简历来应聘。

        也不是人身关系松绑了的明末,一场天灾人祸就有大批的饥民产生,只要给口饭吃就能招募到大量的流民。

        在这个世家大族掌握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土地,以及枷锁式生产关系——部曲的年代,李恪想要快速移民充实三郡,必然要对这些世家大族妥协。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所区别的,关键就是,主动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而今李恪挟大胜之势,威望如日中天,麾下的东宫六率经过战火锤炼,正是士气最高,战力最强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