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在飞奴司内部太子李恪的名声极好,这些潜藏在阴影中的特殊人群对世情有着更真实的认知,对李恪一直以来的种种作为都十分清楚,因此绝大多数人都对李恪有着异乎寻常的好感。

        哪怕这些人没有彻底投靠物统局,但若是雍帝要通过飞奴司来对李恪不利的话,其中少不得会有人出于同情、怜悯或者义愤等等,要么手下留情,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干脆就主动示警。

        有一句话叫做“公道自在人心”,李恪不辞辛劳、仁德爱民,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士人大老爷们眼中是迂腐可笑,但却轻易的让这些大多数都是底层出身的暗探秘谍们归心,敬服。

        也是因为在飞奴司中,太子殿下有着这样的影响力,掌飞奴司事的大内总管陈海平才会猛然清醒的意识到,太子殿下早已经不是那个之前能被雍帝生杀予夺,能被世家大族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太子了。

        再加上陈海平自己一向都对李恪印象极佳,与其余皇族中人对比之后不难发现李恪才是这个老大帝国将来最合适的继承人。

        所以陈海平才会愿意配合李恪,哪怕这一次李恪的要求是将广南战事的消息暂时隐瞒,不要急着向京都城通报。

        若说刚开始的时候,陈海平还有些疑虑和担忧,坐镇花城的日日夜夜都免不得要患得患失,生恐下一刻就从前线传来噩耗。

        这种忐忑对于陈海平这样的大高手来说都是一种磋磨,十分难熬。

        好在这样的日子并不算长,随着前线一个接一个捷报被物统局快速传回,东宫内部的紧张气氛瞬间消散。

        尤其是当《元水盟书》的手抄本传回花城时,白云山大营内留守的东宫属丛们更是陷入无尽喜悦当中。

        饶是陈海平见惯了大风大浪,看到这一纸薄薄的盟书,同样激动的不能自已,内心狂喜之下,罕见的失态大笑:

        “哈哈哈,天佑我大雍!此诚千百年来前所未有之功业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