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李恪走的是水路,晕船的陈海平一路风尘仆仆,走了足足三个多月才到达花城。
这还是身负皇命,陈海平这一路换马不换人的疾行,若是平常行商赶路,怕是要走半年都不止。
刚到花城,舟车劳顿的大总管就病倒了。
派人给白云山大营里的太子报信之后,南下的钦使车队就在早一步潜入花城的飞奴司校尉的引领下,直接住进了刺史府。
这一支钦使车队浩浩荡荡,连绵数里,车马人数之多,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不知内情的人看了,还以为雍帝对太子有多满意,使人不远万里的将大批的赏赐万里迢迢的送上门来。
然而,实情却是真正的钦使车队只有八辆车,除了第一辆坐的是大内总管陈海平之外,其余七辆车大多是运的各式赶路的补给。
而其他那些跟随在钦使车队后面的,都是中原世家各大小士族中,“外出游学”的精英子弟。
本来按照他们这些人的设想,是跟随陈海平一起先走运河,而后从长江口入海,沿海岸线南下,走之前李恪走过的那条路线。
既舒适又快捷,让游学之旅变得名副其实。
然而陈海平却在上了运河船之后,突然“晕船”,临时改为走陆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