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里面有个极强的门槛,就是品控。

        杜长秋心里也明白,对于柴玉的提议,他很心动,但是大批量产出,甚至还是工业化地产出,他没办法放心。

        有机会倒是可以调配几种比较好控制口感的饭团,要食材比较常见比较好的。杜长秋十分心动,但是还是拒绝了,他对柴玉说,红丝米产量不够,大面积种植红丝米做经济作物的话成本会非常高,且能拿出来做饭团里的茶香鱼的腊鱼,还得是野生鱼,茶叶的投入,加起来饭团的成本会非常高,卖出去估计得上二十才能回本,我相信不会太好卖。

        这些东西,杜长秋自己在原产地采买,甚至是自己种植,本身来说就已经没有了运输这个成本,加上小面积的采购和保证大量供货本身来说操作方式完全不一样,真要做出柴玉喜欢的茶香鱼的饭团,根本来说出了小岩村来说,就是成本极高的事情。

        而小岩村能种植稻米的地本身就不多,虽然气候好,但是产量怎么都不可能达到工业化流水线需要的标准。而以柴家超市的规模,拥有自己的基地也不太可能,所以多方加起来,这生产线对柴家来说很难建立。

        倒是一些市场上已经大量稳定供货的米,再调配一些易得的口味,还比较好做。

        柴玉压根没怎么关注过他爹的生意,他对这个兴趣不大,未来也不想接手家里的生意,只打算拿分红快乐度日,因此这会儿听杜长秋说起来,才发现这个事情这么难。

        他本来都打算放弃了,洗完蒸笼,杜长秋上传检测器录制的视频,柴玉立刻也发了一份。

        老板,这个很好吃,你再做些拿手菜

        老板,我们可以合作抽成制

        还要收钱?你要不问问老板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