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来来往往还有其他病人家属,和躺在病床上被医生护士们推进手术室的新患者。

        直到一声声“让一让”响在耳边,傅生才回过神来,走到一旁的角落。

        没等他问,那边的白棠生已经给他发来了几段长语音,解释了163事件是什么事。

        这是一间表面打着心理资源名义的戒同所,所谓戒同所,顾名思义,就是戒掉同性恋倾向的“诊所”。

        明明当代对同性恋的包容度已经达到了史上巅峰,但这种盈利场所依然潜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

        163事件中涉及的戒同所便是其中之一,规格不算小,在他们这接受治疗的“患者”不算少,刚刚好163位,所以事发后,这被称作为163事件。

        这里的“患者”有些是被父母逼着来的,有些是因为青春期情感迸发,心理彷徨害怕,不敢与身边人言说,于是偷偷找来这里,试图“治好”自己。

        但更多的,还是被父母亲人强行送来,或者以死相逼送来“治疗”的男男女女。

        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十六岁,年龄最大的近四十岁,依然没能逃脱被父母逼迫的绝望。

        这种违规的地方怎么治疗“病人”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