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啊?”我不由得有此一问。
黄袍人将所有新来的全都接好了针管之后,便分别站在这些缸的周围。每隔一段距离便是一人,两人之间的距离几乎相同,具都是展开一臂的距离。
等所有人都站定了,便都从腰间取出一只两尺来长的板子。看那材质有些像骨骼制品。他们双手掐着这板子,躬身七十五度,头部低垂,朝着同一个方向,就像在朝堂之上给皇帝行礼的大臣。
“你妹啊,这景象怎么这么熟悉呢?好像在哪里见过啊……”我对黄小妹说。
“电视里呗,古时候大臣上朝都这熊样儿。那板儿叫‘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时候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文武大臣上朝的时候,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黄小妹终于神气了一回,居高临下的看着我,让我感觉智商仿佛受到了碾压。
“别跟一个五百多岁的老妖精比见闻。”我将目光挪开,并且暗暗告诫自己。
“喂,你说出声儿了!说谁是老妖怪!”要不是身在敌营,黄小妹要暴起咬人了。
不过她说的确实没错。这板子确实叫笏板。《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到了唐代武德四年以后,皇帝便对这东西的材质做了要求。
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这东西已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了。一直到了大清朝,满人嫌弃这东西麻烦,笏板才废弃不用了。
我不理张牙舞爪的黄小妹,顺着那些黄袍人鞠躬的方向看去,原来在这仓库的尽头还有一座法坛!这帮人是在恭请别人登坛作法呢!
果不其然,只见一皇袍老者,他这身龙袍绣七条龙,每条龙皆是五爪金龙。而其头上也并非黄巾,取而代之的是“冕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