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村长召唤我爷爷:“杨老哥,您是主婚人呐,接下来您给我唱仪式啊。”

        “哎,来了。”我爷爷被这一叫立刻从惊讶的情绪当中回过神儿来,这才想起了自己还有活儿呢。

        “女儿上花轿喽~”我爷爷一嗓子喊出来,这是个信号。这叫“催妆上轿”。按规矩得喊三次。

        这第一次,女方要装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的样子,磨蹭个几次。

        叫第二次,女儿要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一口饭,这叫“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然后女儿扑娘怀里哭几声。

        跟过去那可是真哭啊,咱说过去和现在可不一样。现在你嫁女儿,除非嫁的远。不然又不是生离死别,不用那么哭。

        但过去不一样。过去你就是两家就隔一条街,那女儿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没事儿不许回娘家。不然会被外人讲究,说婆家对女方不好,这才老往娘家跑。

        叫第三次,母亲就要哭着把女儿送上轿。如果女儿家要是还有个兄长的,也可以让兄长把女孩儿抱上轿。这叫“哭上轿”。

        可李狗子家里除了这个女人之外可就没别人了。于是这几步就都省了。我爷爷喊第一声儿的时候,她就往哪儿一戳。

        我爷爷一看,得嘞,再来一声吧。结果这位还是一动不动,跟木桩子似的。非得等我爷爷把三声儿都喊齐了,这位才非常干脆的一撩轿帘儿,坐了进去。

        “好家伙,还真规矩。”我爷爷心里一笑。接着喊“上火盆~今后小日子红红火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