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孩子,究竟像谁?

        文秀好半响才回过神来,累了一天却是连教育孩子的精神都匮乏,对两个小家伙挥了挥手道:“去堂屋里玩儿吧,过一会儿就开饭。”

        腊月二十三,在文秀上辈子生活的天朝,那是小年的日子,家家户户祭灶神的日子。南北有差异,北方人习惯包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但其中也有一些地方是炒玉米,谚语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而文秀所在的西南,几乎是家家户户烧一桌丰盛的家常菜。

        除了包饺子烧菜,用好吃的来招待灶王爷,还要在灶膛边上贴上对联,大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种。每家每户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也就成了“一家之主”。有些地方更为隆重,还会在灶台上供奉上灶王爷的尊像。

        文秀想,灶王爷可能不止一个,要不然,全天下那么多家庭,若是一个人,那他老人家怎么忙的过来?不过,这些都是缥缈的东西,不能深究,只要按照风俗求一个安心就好。

        腊八节那天,文秀没有祭奠祖宗,也只是象征性的祭奠了一番神明,但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的小年,她却很隆重的做了一桌好吃的饭菜来祭奠灶王爷。

        自从文秀代替了原身后,她逐渐的把日子过好了,也不再让孩子挨饿受冻,每顿饭菜也是有滋有味。可像这一次,一桌子不同的荤菜,绝对是头一次。

        桐桐最爱吃肉,大眼睛望着满桌子的肉菜激动的直吞口水,娘亲做的菜总是色香味俱全,光是看一眼就能把人给馋死。

        文秀很重视小年,做了四道肉菜,一道酸菜鱼片,一道回锅肉、一道糖醋排骨、还有老板送的猪大肠做的九转肥肠。每一道菜都装了两盘,中间一道白水萝卜,正好放一桌。

        娘仨坐在桌子边上,文秀没让开饭,小家伙嘴再馋也只能在一旁看着,不敢爬上桌。

        可是,真的好馋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