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就放下这个心思,说起贾政被牛家和忠安长史一起用复官吊着,竟把探春送进忠安王府一事:“就是父皇再心疼念恩,也不过给他们赐了婚,没说让娴静十二岁就成亲。”
贾赦只好说:“太上皇的心是肉做的,所以他心疼完了这个又心疼那个。可那个假正经,为了做官,心比石头还硬。唉,那时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听说刚进忠安王府,忠安还想过用她把你家的女孩拖下水,所以对她算是还好。可毕竟年纪太小了,能有什么手段?加上忠安听说她与你家的女孩关系并不亲密,待着也就平常起来。”皇帝可能很少有机会给别人讲八卦,说得十分用心:“忠安的后院,比皇宫里也不差什么,一样地捧高踩低,那孩子没到一年,就已经...”
最先去的竟不是元春,而是探春,这让贾赦也难得沉默了一会儿。少年早夭,总是让人感伤。二房的两个女孩,贾赦没有干预她们的命运,可元春现在还在冷宫里残喘,探春却小小年纪就已经去了。甚至直到今日,贾赦才知道她的死讯。至于贾政与王夫人是不是知晓,贾赦连打听的兴趣都没有。
除了迎春,原叹息还是叹息了。
不对,还有一个惜春。那是一个看透世情的孩子,也曾与迎春一起向他请过安。比起探春来,迎春与黛玉好象更愿意与这个小妹妹相处。这一时的贾赦,为着探春的早逝,向皇帝道:“宁国府,我只要一个人。”
“是谁?”皇帝想知道何人能让他推翻自己刚才的话。
“贾珍的妹妹,那个惜春。迎春与玉儿都与她关系不错。宁国府出事后,两个孩子怕我担心,没向我打听。可是听说念恩的人出去打听过,你想想,还有谁能让念恩出手?”只不过是皇帝因为贾赦昏倒,对贾政与贾珍恨得不行,所以两家的事儿情并不好打听罢了。
皇帝听说不过是个小女孩,也不放在心上:“这事儿让沈松给你办去。不过那孩子得换个身份,不能多在京中露面。等过上几年,大家都忘记宁国府之事了,再想其它吧。”
贾赦就向皇帝嘴上道了谢,又道:“那孩子别看人小,看事儿比她哥哥还清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