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认为不会。
其实倪苏早在研读剧本时,就对这段剧情不太理解,但那时她以为这是自我性格和主人翁性格的差异而已。
倪苏曾经历过比江月更糟糕的黑暗,多么压抑多么痛苦,她都咬着牙一步步地往前走了。
如果是她,她绝不会选择这样消极懦弱的方法。
毕竟,连死都不怕了,那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喜欢的人心思不纯,那就教他付出代价,或者干脆直接换一个喜欢的人;母亲的控制欲太过疯狂,那就直白地告诉母亲,蛰伏到高考之后远走高飞。
只要活着,一切都能寻到生机,相反,死才是失去所有。
倪苏最初只以为自己是不共情江月而已,但她扮演过江月的半生后,在这一刻,她觉得江月也不是那样的人。
她确信不是。
所以她又对徐风说:“徐导,抛开江月的性格不谈。这段自杀的戏,和整部电影传导的价值也割裂。我们讲青春期的亲情爱情友情碰撞,或许是要有一个事件彻底改变江月,但绝不是她自杀。您说是吗?”
徐风自始至终沉醉的,都只是这个简单镜头中,所传递的复杂情绪。
被倪苏这么一反驳,他还真沉吟思索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