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洪武帝最疼爱的儿子,皇太子朱标自然在这次分果果行动中分到了不少好东西,其中数量最多的便是各种藏书。

        可以说,从前元宫廷里搜集来的大部分藏书都进了太子的藏书房。

        这些书不少是前宋皇室的藏品,不乏孤本独本,因为元朝廷对汉人文化的抵触和排斥,这些书籍几乎都没有得到妥善的照顾,经历了一百年基本都已虫蛀风化。

        因此,东宫的书院特地招募了一批人专门负责对这些书进行整修,实在修不了的就抄录校正后重新刊印。

        这些成品均被作为母本放入文渊阁和古今经籍库,若是有多余的则会送去翰林院和国子监。

        总之,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东宫图书馆基本上就可以算得上是如今大明的知识文化中心,而那枚敲在书扉的东宫印章,基本就等同于是质量保证了。

        之前,装作是锦衣卫的太子朱标就给儿子拿来了一套市面上已经找不到完整版,足有几十本的后蜀石经拓本,这就是珍品中的珍品,其原版就连木白都舍不得翻动,平日里看的都是自己的抄录版。

        而现在,他的抄录版以及香杉书舍的小伙伴们的抄录校正版就放在宿舍旧址之内供来往学子参考。据别的小伙伴说,就因为有那几套书镇宅,他们的书舍内来往生源就没断过。

        由此也可一窥当今学子们对于念书的热情。在这个时代,知识是最宝贵的东西,而正确的知识对于寻常人来说其获取难度更是不亚于沙里淘金。

        在回到应天府,并且被安排迁出坤宁宫住到春和宫后,木白的大量时间都花在了东宫藏书里头,王先生手上拿的《公羊传》就是他的劳动成果之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