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居于上首,可以清晰看到洪武帝表情以及众人面色的几个高官眸光均是一阵闪动。

        皇长孙年岁虽小,但行事说话都很有章法,最难得的是其大刀阔斧的少年气魄,众人看向温柔儒雅的太子,这位肯定是以文治国,正好如同汉武帝的父亲一般一番经营与积累,等大明传到皇长孙手上时恰是锐意进取。

        父子俩一文一武,恰是最佳搭配,于大家族们而言,这也未尝不是最合适的。

        武将起家转文是常有的,也是家族的常规经营策略,但老实说让这些杀伐果断的主看着下一代天天捧着书本说些酸话还是不太舒服,现在看太孙这个模样,他们觉得可以调整一下子孙一代的培养策略了。

        而就在众人人心浮动之时,忽然有一个人越众而出,此人一身公候打扮,须发皆白,然背脊笔挺眉眼清澈,在众人的目光下,他丝毫不显局促,反而是认认真真得同朱元璋行大礼,摆出了有话要说的模样。

        朱元璋微微皱眉,刚想要说话就觉腿上一轻,原来是他孙子见有人摆出了执大礼之姿便从他腿上跳了下去,随后避到了洪武帝的背后,没有受此人一拜。

        他的举动更是看得众人眼神一闪,几个年长的文臣立时就露出了满意之色,在心中暗赞了一句。

        “李善长,你这是做什么,今日是家宴,且你我之间,何必如此,有话直说就行。”朱元璋见孙子跑开,干脆拍了拍大腿稍稍整理了下衣衫,摆出了一幅随意姿态。

        那躬身而拜之人正是大明如今的第一文臣,位列百官之上、功勋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他投靠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时已近四十,岁月如梭,现已是古稀之年。

        此前,由于前左丞相胡惟庸曾经是李善长所荐,胡惟庸造反大案后,朱元璋虽然没有迁怒到这位老大哥,却也有心冷上一冷。

        恰好李善长自己年纪大了,常表示自己精力不足,朱元璋便卸了他身上的职务让他去管了御史台,不发工资的那种,也算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