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人还特别能欺负人,骂人的稿子都写得特别含蓄,如果没点文化还听不懂的那种。对于手下掌握了一大票武将却没点什么文化点的朱元璋来说,此举可太欺负人了。

        ……顺带一提,和木白等人同行一路的罗本罗贯中先生,和他的老师施耐庵先生当年都是张士诚的谋臣,或多或少也为diss老朱的大业添砖加瓦过,所以,罗老先生空有满腹才华,也没敢去参与大明的科举大业。

        毕竟他当年多多少少也是在老朱的黑名单上挂了名的,咳咳,这种时候必须低调行事。

        其实这种程度的朱元璋也不是不能忍,但是当地抱团这种事他就接受不了了。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一个有钱、有粮、有人、有武器并且喜欢抱团的群体都是他们不得不侧目的存在,更不用提江东人本身就不太老实。

        洪武帝也不是没对他们动过手,他对江东当地的政策是三步走。

        第一步,直接迁走部分富户。动产可以带走,但不动产必须留下,如此便空出了大量的土地。

        第二步是减少科举名额。理由也很简单,江东多才人,这个地方战乱少,自南宋定都杭州后,江东更是成了文人荟萃之地。

        但大明是天下的大明,不是江东人的大明,如果不减少参考人数,对外地的考生来说岂不是不公平。而且老朱淳朴的农人思想告诉他一个铁一样的道理:变坏了不一定有钱,但有钱最容易变坏。

        无论是此前的第一次科举,还是之后的推举制,江东能够送上来的人才名额都是全国省份最少的。

        第三步可谓是釜底抽薪之举——江南之地的赋税为全国最重。

        江西一地尚可,江东苏松一地的税额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0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