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有了新进的货品,又提前把那小祖宗给稳住了,他如意楼何愁不能在妙仪坊面前扬眉吐气啊……

        目送这那辆马车离开,方才还屏息静气的村人们顿时像炸了锅的蚂蚱一般,盯着常瑛手中那块明晃晃的银角子倒吸一口凉气。

        “孩儿娘,你快掐我一把,方才那位老爷,给了阿瑛多少钱?”

        “切,没见过世面的,给的哪里是铜钱,分明是银子啊……”

        “我的个天呐,不过是几盒小玩意儿,竟然值白花.花的一两银子!”

        ……

        众人受到的刺激不小,齐齐盼着自己能在常家领一份工。而已经在常家做了几日活计的刘婶子等人,这些日子每每回去便能带回家十个铜板。久而久之,她们识得的数字都要不够用了,在家中说话自然添了几分分量。

        到了七月流火的时节,为了及时在天气转冷、百花枯萎之前贮藏足够一冬使用的原料,常家便又不得不招收了不少临时帮工。照旧一日十文钱的待遇,却引得常家人的村人们争相报名,连带着往年求之不得的做郑家佃农的人都少了不少。

        人人为这新活路高兴之下,却有一人恨不把一口银牙咬碎。

        这些日子每每听见常家挣了不少银钱的消息,都让郑地主恨得牙根儿痒痒。碍于自己在常家宗祠里被迫立下的保证,他一忍再忍才没有对常家动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