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黄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我”的内心本来就是充斥暴力、情色、性欲的,从一开始“我”在手机里播放的画面,就已经在暗示出“我”性格的同时,预言了小澈的遭遇。“我”很偏执,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想法与认知,所以面对小澈的几次询问或反感都是会错意的,最终回答或回应也只是一种错位的回音,实则双方对彼此来说都词不达意。
小澈很美好,但在“我”的视角中看不出多少实际的美好,只有模糊的认知或自我的捏造,小澈很善良啊、小澈很爱慕我啊、小澈很听我话啊这些,而最终的导向实际上都是“我很满意这样的小澈”。也就是说,“我”所“感知”到的小澈的“善良”,都是在满足了“我”心中欲望的前提下的。
这也是矛盾的根源。为什么文中“我”会觉得小澈很矛盾,床上床下像两个人?因为“我”本身就是矛盾的,我的心思很矛盾,一开始不想伤害小澈,后面又以“小澈是受所以他会接受我”这种荒谬的理由来圆了自己的内耗与谴责,为自己行不轨之事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便付诸行动,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人格是残缺的。
这个哥哥从前的遭遇在文中可窥见一二。父母的矛盾冲突、控制欲、不理解、压迫与分裂,最终由他来施给自己的弟弟。父母会怎么样,孩子就会朝同样的方向走。这是哥哥的悲哀。
所以,当小澈开始抗拒、反感、恐惧……其实恰似哥哥儿时对父母的情感一样。而如今的哥哥也没得选,因为他一定理解不了小澈的意思,他只会走上从前父母的老路。
“我”和小澈,本就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的人。
不可否认,“我”身为哥哥,在学业方面、赚钱方面比较优秀,这是很难得的,但这并不能改变“我”的固执与对待外界的情感,只能证明“我”很有主见、很固执。
当“我”无法理解小澈的反抗与恐惧后,我只会下意识地外求,把错误归咎于小澈,然后想办法“帮小澈改”,只有这样“我”才能接受小澈的反应。但这无疑是把一切推向恶性循环的推手。
故事的结局我们能料到,但现实中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偏执,身旁的人是否有这样的偏执,我们难以确认,因为我们尝尝缺乏推倒重来的勇气。
如果我们也像小澈那样因为懵懂而选择了纵容与宽恕,那最终可能,我们会连自己都再无法宽恕。
改变自己需要勇气。不成为这样的人、敢远离这样的人,也是放过未来的自己。
人生并不是《我与小澈》这样的短篇,而是只能一页页细嚼慢咽的长篇。故事可以以开放式结局收尾,但人生却没有戛然而止的选择。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是由我们内心做出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s://www.guigushi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