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黑夜书 >
        金庸武侠中最特别的一篇我觉得是《连城诀》。《连城诀》几乎可以当一部恐怖来读,人性的恐怖乃至于斯,让人嗔目。读完全文,意犹未尽,好像连皮吃了一颗酸柠檬,又苦又涩又酸。现实的社会真有这么恐怖吗?人性的阴暗面真有那么恶毒吗?也许,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连城诀》中师傅故意教徒弟没用的废招,表面上花里胡哨很漂亮,一到实战,性命堪忧。徒弟还一直以为师傅很爱护自己,却不知道所谓的“师傅”一直在把他引入歧途,本质上是一种恶毒的报复。《连城诀》里赤裸裸的写吃人,这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世界难道就真的这么恐怖?可是金庸的《鹿鼎记》却写另一种极端,韦小宝如此夸张的脚踏几条船,仍然步步高升,左右逢源,不仅没有“被吃”,反而吃香喝辣。这是什么缘故?我觉得其实就是人的心态不一样。

        这个世界本为一个混合世界,三教九流,黑红白黄,什么人没有,什么现象没有。如果缺乏一种顺乎规律而又倔强执着的反抗精神,人很容易陷入一种“陷阱”。这种陷阱的本质就是屋落偏逢连夜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倒霉人会一直倒霉下去,最后陷入绝境。反之,如果找到一种顺乎社会规律的生活方式,并孜孜不倦的去探索和追寻,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际遇。这种情况就是成功的人经常会继续成功,最后,成功成为他的一种性格。

        盲人摸象,摸到象牙说是硬的,摸到象鼻说是软的,其实大象恒在,看你会不会“摸”。会摸的,感觉像爱抚一条松狮犬,生活清浅可爱;不会摸的,像用手刮胡子,粗糙扎手,一片灰暗。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并且学着聪明点,总能找到点门道。摸不着象鼻,摸摸象背象腿,也是生活,一样精彩。

        看完《连城诀》,我想世界上会不会有这样的父母,故意教孩子爱国爱社会爱他人,做雷锋当模范,孩子一门心思的要成为一个好人。结果到社会上撞个头破血流,稀里哗啦,哭哭啼啼的找不到人诉苦。如果是这样,还不如父母从小就教他学自私点,各人自扫门前雪,反而活得愉快,反而被社会接受。如果有这样故意误导孩子当“好人”的父母,又该怎么说?如果只是教孩子当好人也就罢了,大不了头破血流,如果从小教孩子当英雄,当圣人,甚至当神,这样的父母又该怎么说?岂不是恶毒的无以复加。

        我想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教孩子当好人还是坏人,关键在于教育孩子获得一种生存的智慧。换言之,当好人得是聪明的好人,做好事,自己还不吃亏。当坏人也一样,傻不拉几的坏蛋,到哪里都是角落里的爬虫。或者,真正拥有智慧,早就超越“好”“坏”。一个大智大慧的人,既不是个好人,也不是个坏人,是一个活得从容的人。他按照自然的规律而生存,并且努力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才真正活得好,活得潇洒自在。固执的专注于好坏善恶,可能会让人变得愚蠢。法无常法,你又何必自己给自己贴个标签,“好人”还是“坏人”呢?

        父母的智慧,为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如果没有,也不要沮丧,自己去调整自己,自己去修正自己,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就好像说我前一次是摸到象牙了,但总会给我第二次机会摸摸大象别的地方吧。我想,这样的机会总是有的。因为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谁都需要多一次机会,无论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觉得真实的世界没有《连城诀》里描写的那么可怕,但也不会像《鹿鼎记》一样,完全变成一个成人童话。真实的世界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保护好自己,尽量多保留一份善心和公德心。做一个聪明的好人,做一个聪明的坏人,最终我们发现,聪明人到最后都变成一样,分不清好坏。这样的世界,你们满意吗?

        2023年3月31日

        创建时间:2023/3/3112:58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