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公式的运用吗?」
「还是单纯Si记y背的T型呢?」
「你不是天才,我也不是天才,至少我们在北nV都不会被称为天才。那我们就用笨一点的方式去念书吧。」
顾晓诗开始带着李巧宁做考卷。
她知道李巧宁是个需要分数肯定的孩子。
不是优、良、尚可这样的评断,而是确切地以分数去肯定自己的努力。
这个年纪的李巧宁应该要拥有更多更多,更多考试以外的东西──
但考虑到对方的个X,她才需要尽可能解放过度执着的李巧宁。
同样的考卷,在学姐的讲解下读出了截然不同的意味。
尤其是顾晓诗擅长的科目,除了讲解题目之外,顾晓诗也会额外补充:为什麽要选这段作为课文?除了文字之外,作者本人的时代背景?除了作者本人之外,那个年代又是发生了什麽事情有怎样的风俗导致他写出这样的文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