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一入了朝堂,目下无尘而来,满袖清风而去。结党营私、攀交大臣、以权渎职等等污名,都丝毫沾不上干系。

        许多与他立场相悖的臣子们不是没有试图揪住把柄,奈何总是铩羽而归。

        他们将心比心,当然不觉得薛晏清压根没做,只归结为他太狡猾,藏得太深。

        今日御史台集体弹劾,这些人纷纷竖起耳朵:是什么样的大事能让他们不惜集体出动,淌入储位之争的浑水?

        御史台长出列陈言:“臣闻,二殿下于八月某日,曾白龙鱼服,误与太学子弟发生口角。这事倘若传出,学子心中必定震动。如此一来,二殿下怎可为士人表率、春闱主考?”

        就这?

        一时之间,许多大臣都忍不住怀疑起自己的耳朵。再看台官们人人眉目整肃,刚正不阿的神情,他们默然无语。

        ——区区一次微不足道的口角,又怎会影响春闱主考的地位?

        再者,声称“倘若这事传出来”,但是只要知情的御史台不说,又有谁会知道?

        龙椅上的熙和帝也一头雾水,但是他还要主持大局:“晏清,可有此事?”

        薛晏清敛了眸中一闪而过的笑意,正色道:“确有此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