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原先很不喜欢教室後门上方被挂上一串风铃,因为那代表没办法偷偷趁老师转身写黑板时翘头,但这学期的艺术赏析却令我开始期待来自斜後方的那阵「叮叮当当」。

        今天也不例外,「酷酷的广末」在上课後差不多十分钟左右推门而入,我在她猫着腰走到我旁边的位置前,不动声sE地将放在隔壁桌上的课本悄悄收回,以便她幸运地发现刚好有空位;虽然她并没有要我帮她占位置,但这样的「巧合」已经是第三次,几乎都快形成惯例了,她不可能没发现每星期坐的都是同一个位置,而坐她左手边的男生都是同一位吧?

        不过也很难说…看她坐定才没多久,又开始打盹,真不知化学系在前一天到底排了什麽鸟课,竟然可以累成这样?冯老师今天讲的是书法之美,内容聚焦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坦白说,我兴趣不大,但一想到这些飘逸绝l的行书墨宝,在「酷酷的广末」眼里,会不会跟苯环芳香烃结构式的差异仅在於催眠效果是否快又有效?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和思考,但效果还不赖、也很有趣,起码我居然听得颇为专注,以至於及时接住讲台上S下来的飞刀──

        当时冯老师讲得口沫横飞:「…大家看一下,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这一句里面的之字一连出现三次,而每次写法都不同,有可能王羲之在饮酒助兴之余,受到上下文的影响,无意间流露出心境的变化…」讲到这顿了一下,又接着道:「我必须说,心情对於艺术的欣赏是极为关键的,如果像一些学生上课迟到了,好不容易赶过来,却又睡到不省人事,哪有心情好好欣赏呢?」急转直下的语气令我提高警觉,随即便拦截到他S向我右手边的凌厉目光…

        果然,冯老师接着说:「那麽,我们现在点一位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对刚刚这一段的理解和心得好了…」我暗叫不妙,眼看「酷酷的广末」就要遭殃,却依旧不为所动、沉睡如斯,只能当机立断──

        我赶紧将课本放倒在桌上,刻意发出「砰」的一声,接着便把右手高高举起,将音量提高三格:「老师,我愿意分享。」然而举手当下,脑筋还一片空白哩!我感受到来自右手边的视线,稍微缓了一下便开口:「个人对书法没有研究,但字里行间那种行云流水的美感,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课文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很自由、很宽阔,我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

        冯老师似乎还算满意,点点头说:「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也是千古佳作,其实图文书乐皆是艺术,之间不应存有泾渭分明的隔阂,有这样的T悟算是颇具慧根,嗯~隔壁那位同学,你觉得呢?」这时「酷酷的广末」已完全清醒,便说:「其实我也有同感,就是快哉此风、风乎舞雩般的流畅与快乐令人陶然忘我,天人合一的感觉可一而不可再,也难怪王羲之酒醒之後重写好几次,都没有当初兰亭集会时写得那麽妙到颠毫。」

        冯老师再度点点头:「你的反应也是妙到颠毫啊!」话音刚落,下课钟也响了。她一边收拾书包、一边伸了伸舌头,似是为自己的急智感到庆幸,我则是觉得她答得b我好,於是我就这麽告诉她,她笑了笑,没多说什麽,只说了声:「谢谢你,同学。」

        「我叫沐子邑,环工系的,还记得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