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睡不着,姜小白点点头,不光是报纸,还要了点吃的。
1991年的国内依旧弥漫着“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硝烟。
而事实却是,争论如江面上迷眼的乱风,实质性的经济变革却如水底之群鱼,仍在坚定地向前游行。
三年多来的宏观调控,让过热的经济趋于平稳,各项经济指标大大降了下来,人们在改革上变得缩手缩脚。
报纸上第一版发表是两篇文章。
第一篇是《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的文章,另一篇文章是《重提姓“社”与姓“资”》。
“唉。”姜小白叹了口气,这种文章他都不愿意多看,姓资还是姓社,都什么时候了。
国内和国外已经拉下了很大的差距,还在争论姓资还是姓社这种意识形态的问题。
第二篇新闻是京城的袜子、手套等日用小商晶严重积压,东城区就有数百家这样的国营中小企业,
东城区工商局为了让区内的国营企业多一些销售的机会,就主动安排它们进人集贸市场,
并动用行政手段让它们占据最好的摊位,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数以百计的积压厂家只有17家前来登记申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