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不归路,肇始于爱。

        不过是因为孤单寂寞的青春期,被歧视排挤的孩子,在冰冷的图书室里思念他唯一信任的人。

        那时候高启盛用身边所有人都听不懂的语言,读普宁的诗歌,读过列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读阿赫玛托娃,可最后一字一句都变成他哥哥的名字。

        “伴随着快乐的呼喊和呻吟

        流淌鲜红的血液,直到最后一滴。”

        【苏联】阿赫玛托娃,选自《恐惧》,汪剑钊译

        这样的生活看上去是一场镜花水月的美梦,但其实这才是他们彼此生活的真相——

        一触碰这段情就会连接死亡和性爱。

        唯一实在。

        也许在某个时空他们早已为彼此而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