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首先便是大户人家有自己的私教,再者便是读书人终究少,一般都是父教子传,便如武功秘籍一般藏着掖着。
这便是封建社会最大的毛病,知识无价生怕学的人多,便关二爷也只读了那半部春秋。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却是殇国收束脩的私塾属于府城学官管理,须有资质认证,能通过者整个凤城只得二人。
且教授学生数量有定数,皆是在府城有备案的,每季还都有考核,成绩差了师生共罚,这私塾先生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这倒是与柴天诺方便,本来便不是为了盈利,他也走访过不少户,听闻有不要束脩的免费学堂可上都是兴奋非常。
普通人家求的不是孩子多大出息,但能识字算数便好,终究有门拿得出手的本事,便是到了大城也能当个利落伙计,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这一日,柴天诺绕着宅院转了好几圈,思量许久,与一块早便制好的大匾写下四个大字,浩然书院。
本想取名竹林书院,可细细一想还是算了,自己如今可没那个本事变出一片竹海,且求得便是教化天下聚浩然正气,便以浩然做书院名号。
牌匾挂上怎么看怎么顺眼,就是浩然二字写的时候还无甚感觉,一挂上便让柴天诺觉
得有些过于大。
只是再摘下来换名柴天诺又嫌麻烦,想了想便那么挂着算了,横竖只是个挂着书院名声的私塾,想必没人会闲得无聊来此指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