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姜辰态度坚决。
东汉大陆的汉国,在第一任和第二任皇帝先后制订一套标准的选秀女的规矩,除了年龄,貌美的要求外,还规定地点,要在首都洛阳及附近的乡里选,秀女要出自良家,要合法相者,要德才兼备,举手投足要符合宫廷礼仪规范,没有越轨犯戒的言论。
而良家女意指清白人家,家乡地址要在洛阳及附近的乡里都还好,但要“合法相者”,“德才兼备”,举止要符合宫廷礼仪,没有越轨犯戒的言论,这些其实是“女德”,可“女德”就把一般家庭的平民女子女排斥在秀女范围内,女德,不读书识字的,基本是不会被社会认可会懂女德。
历史上洛神甄宓就曾这么说过:“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由此可见,汉国教育资源稀缺,知识昂贵,知识为上层社会垄断,平民女子与世家大族女子在女德或更准确说教育资源的竞争是全面落后。可不只是小姑娘长得美就可以入宫做妃子。
说白了,汉国这一套选秀女的制度,是给朝廷官员、世家大族、元勋功臣之家的美少女准备的,选的是那种美丽端庄淑女范的小姐入宫侍奉皇帝,因为只有名门大族、官员元勋家才能给自家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一整套上流社会的礼仪、应对、学问、规矩的言传身教。
不过,这套选秀女制度,背后反应的其实是汉国皇权的相对虚弱,在汉国豪强大族遍布的情况下,皇帝选择与世家名门、元勋官员家联姻,用以形成利益联盟,拱卫皇权,维系王朝统治。
因此,汉国的秀女不是给穷人家的灰姑娘飞上枝头变凤凰准备的。
可能也有个别出自低级土豪家的小姐,满足选秀女的规定入选后宫,甚至到汉桓帝时期,为了满足自己享乐,大肆扩招后宫女子到五六千人的皇帝,那只要长的美,不论家世才华,只要合皇帝的心意,那被选皇入宫,成为皇帝的宠妃也不是不可能,可要是想从皇帝的宠妃登上母仪天下的皇后宝座就没那么容易了。
汉桓帝后期,宠爱一个叫田圣的采女,曾有意把田采女提升为皇后,却遭到了太尉陈藩,司隶校尉应奉等官员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田美女出身寒微,不宜超登后位,在陈藩、应奉等官员的坚持下,汉桓帝最终立了他并不宠爱的窦妙为皇后,因为窦妙出身名门与汉章帝的窦皇后同是开国功臣窦融之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