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翰林院学士孙邈正在为二人讲授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讲得神采飞扬,赞叹不已。
「张横渠先生此四言,字字千钧,乃是历代儒者所能追求的最高境界。你们身为皇族贵胄,饱读圣贤之书,更应当以此为毕生之志向。」孙邈抚着长须,神情肃穆地教诲道。
朱萍萍却突然眨着大眼睛问道:「孙老师,张载先生说要为生民立命,这句话萍萍很喜欢。可是,为什麽从宋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天下还是有那麽多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呢?」
孙邈闻言一愣,随即解释道:「呃…此乃儒者的崇高理想,非一朝一夕便可达成。况且,天道循环,治乱兴衰,自有其理。」
童立冬见状,也开口道:「老师,学生曾随父亲下乡赈灾,亲眼见过百姓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耕作一整年,却常常连温饱都难以为继。学生觉得,许多大儒的言谈固然高远,但在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上,却鲜有实际的作为。」
朱萍萍立刻附和:「是啊!我看过g0ng中收藏的史书,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大儒在讲这些伟大的道理,可天下百姓的日子,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
孙邈的面sE微微有些挂不住了:「二位殿下,切莫妄言。圣贤之言,博大JiNg深,自有其传世的深意。」
朱萍萍却不依不饶,追问道:「可是,那些把大道理讲得最好听的人,要麽本身就是锦衣玉食的官宦子弟,从未T验过民间疾苦;要麽就是成了大官之後,也渐渐变得贪婪自私。他们说的话,和他们做的事情,常常是完全不一样的。」
童立冬接着说:「我父亲常常教导我,为政者,应当脚踏实地,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具T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只会悬在空中,讲一些谁也听不懂的空话。」
「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证明一个道理到底是对是错。」朱萍萍突然冒出了这句总结陈词,「萍萍是这麽认为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