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能说出上海这个地方,周廷婕已经见怪不怪了,过来扶着他笑着道:“这还真让你说对了,这里就叫小上海……”
在她的介绍中,周廷琰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重新认知了这里的一切,这时的大通镇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集市和码头,有古诗这样写:“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可见这里是多繁荣。
这里在元代起就发展了商业港口,虽说明代实行了海禁,但本国的商人还是喜欢在这里做生意;到了清代的咸丰年间,由于清,就被迫的和外国人签了条约,将这里添加了给外国人的长江航行权和内地的传教权,大通古镇也从此成为列强的猎取目标之一了。
虽然这里被列强瓜分了不少地盘,但也带动了这里的经济发展,晚有四大民国商铺,除了这个有小上海美誉的大通,还有安庆和芜湖以及蚌埠这三处。
周廷婕边走边跟他讲徽皖的故事,他也是一边听一边看周围。
江里是帆船小船货轮数不胜数,岸上是码头工人货物忙碌不停,街上的房屋是徽派样式的商店,买卖与吆喝声讨价还价吵杂个不停,还有那穿西装和穿长褂人,与拉h包车和擦皮鞋以及那些h发蓝眼的来往人群在这里穿梭着,就好像是那到了逛庙会的时候一样,车水马龙繁荣的超乎了他的想象。
在介绍中还得知这里除了商店,更有不少的小型工厂和作坊,生产人们的生活所需,这里还有那外国的传教士和教堂等;除了这些还有那官府衙门,不过此刻已是民国,已经改成了税务局警察局,清朝的水师也变成了民国海军,不过在这里应该叫水军衙门。
一路走一路看,天sE也渐渐的黑了下来,现在去九华已经来不及,老太太就决定在这里住下。一群人到了这里的周家酒楼,此刻也正是饭点,酒楼里几乎是坐满了人。
老太太见此呵呵笑,店小二是新来的,所以还不认识周家其他人,就过来客气的说这里已满了,周廷卿则是直接命令道:“我们不在这里吃,你去将饭菜送去你们掌柜的房里就好!”说完扶着老太太要去里面。
店小二很不爽,拦住冷冷道:“这位客官,请你不要没事找事!”
“我没事找事?”周廷卿又好气又好笑道:“你知道我们都是谁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