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琴的范宁僵直在原地。

        他低下头,面色严峻,久久地凝视着在桌面上摊开的、自己行云流水写下的音符群。

        灵感仍在源源不断地在自己脑海中涌出,就如开闸泄洪一般!

        第三乐章,平缓,略似柔板,天国中孩子的梦境,充满纯真静谧的哲思,又有着不安的、光怪陆离情绪潜伏流动,十分适合以自由变奏曲式写成.

        由大提琴深情奏出、在肃穆中略带安详与忧伤、富有摇篮曲的体裁特征的第一主题

        由低音提琴和双簧管主要呈现、带有潜在的安魂曲体裁因素的第二主题

        接下来的四个变奏,安宁、严谨、深刻,触及灵魂所在,整个可能长达二十分钟的柔板,隐喻着凡俗生物步入天国前自我净化、自我深省的漫长阶梯,而尾声处的弦乐与木管乐器渐弱之声暗示了终曲的灵感

        一开始,范宁仍旧是遵循着作曲的基本经验,不敢有丝毫耽误,不断地将自己的灵感记录下来,以免因遗忘而失之交臂。

        他成功了,在钟表的刻度足足进入到了“第35时”的阶段。

        但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