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器为例,普通的采土拉胚等等工匠一个月也就八钱到一两左右,普通的画匠是计件的,一天工钱也就三分五里,算下来一个月一两二钱到三钱之间。

        普通的蜜饯类工匠的技术性不如瓷器、漆器,但高于体力活,月工钱可能在一两到一两半之间。

        可现在各大商号开出的工钱是内地的两倍、甚至三倍之多。

        而且还是包吃包住包来回路费。

        更为关键的是所有通过考核的工匠们可以拖家带口,商号按照朝廷迁移百姓的标准补贴银子。

        这就让百姓们破防了,后悔的想撞墙,但也满满的疑惑。

        “这些商号搞什么,怎么突然会想着去新疆那边发展?”

        “蜜饯果干类的商号我能理解,毕竟那边盛产葡萄、哈密瓜、红枣、桃子等等诸多水果,原料量大价格便宜,成本低,运回来也能赚个差价。

        可瓷器商号是几个意思?大明境内五大名窑和一些精品民窑哪个不比那边强?”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汉人能用瓷器,那边的叶尔羌、卫拉特就不能用了?两百来万人也不是个小数目,立足未来呀!”

        “不是……你们是不是不清楚瓷器所需的工艺?即便是工匠有,那原料呢?这才是制约瓷器的一个主要原因,否则窑口怎么会这么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