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外喀尔喀继续向北逃蹿,只要大明将这一带的牧民收拢,理论上来说大明的北部边境已经距离长城近两千里了。
“以前长城可以阻挡游牧民族的袭扰,可以充当大明的边境,但如今呢?我们总不能再修一条长城吧。
一是不现实,工作量太大了,举国之力都无法完成。
二是没意义,以前长城的目的是防住敌人的骑兵和粮草军需等,让敌人无法大规模的进入关内。
可现在火器发展越来越厉害,十几二十颗飞雷弹下去,再坚固的城墙都能给炸塌了,骑兵依旧能长驱直入。
我们能将卫拉特部残军给彻底打残了,但乌梁海的游牧民族呢?外喀尔喀的百姓呢?外喀尔喀北面以及东北面的布尔亚特、乞儿吉思两部呢?
总不能都给杀了,人都没有了,要那么的地盘做什么?
再往北,大明的控制力就越弱,最后如同开国后的辽东、乌斯藏、安南一样,慢慢的脱离了,不如集中巩固,吃到嘴里的才是我们自己的。
如果按照这个想法,那么乌梁海最北面到贝加尔湖、库页岛这一条线就是大明的最北面边境。
不能修长城,那就只能同化这条线到大明长城中间的牧民,让他们成为半耕半牧民族,只要有农耕就能筑城,就能以点带面激活整篇区域。
相隔百里一座城,虽不如长城整体防线,但却是能相互支援,一城遭遇进攻,两边城池都能支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